“互聯網+食品”,怎么“+”更合適?
- 分類:公司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7-03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雖然互聯網高速發展,但是互聯網發展并未成熟,互聯網思維理論也未成熟,沒有明確的定義。目前,提及率最高的一點仍是“用戶思維”,以用戶為中心,挖掘痛點,提升用戶體驗。因此,我們只能辯證地去理解互聯網思維,恰當地去運用它。我們應該清楚的了解互聯網現狀。
“互聯網+食品”,怎么“+”更合適?
【概要描述】雖然互聯網高速發展,但是互聯網發展并未成熟,互聯網思維理論也未成熟,沒有明確的定義。目前,提及率最高的一點仍是“用戶思維”,以用戶為中心,挖掘痛點,提升用戶體驗。因此,我們只能辯證地去理解互聯網思維,恰當地去運用它。我們應該清楚的了解互聯網現狀。
- 分類:公司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7-03
- 訪問量:0
自馬化騰向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概念后,國內輿論迅速掀起了一股熱潮,食品行業也不例外,個別企業甚至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一窩蜂似的撲進來。2015年春季糖酒會期間,食品企業紛紛擎起“打造熱產品”大旗,對原材料、包裝、品牌形象投入巨資進行全面升級,更有部分企業打出了互聯網思維的旗號,以各種名目彰顯自身的互聯網思維。筆者認為,盲目跟風實在毫無必要。“互聯網+食品”,到底應該怎么“+”?這是值得每一個食品企業的決策者,以及每一個食品行業從業者值得思考的問題。
食企需正確理解”互聯網+“
網上流傳一個段子:“地上有一毛錢,無人撿,網上有1毛錢,所有的人都來搶,這就是移動互聯網。”筆者覺得用這個段子來形容現階段人們對互聯網的態度也是說得通的,很多人帶著浮躁的心態在擁抱互聯網。無疑,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我們帶來了很多很多的好處,改變了原有的商業生態。但是有些企業在擁抱互聯網中對互聯網思維理解產誤解,如下是最常見的:
迷信互聯網,互聯網是萬能的,只要從事互聯網企業就可以發展壯大,就可以賺大錢;以為在天貓、京東開個店鋪、或者打造一個電商子品牌、或者做開通微博微信就理解互聯網,就在做互聯網;盲目跟風,看到很多企業觸網,好像自己不做互聯網就不時尚的;拿來主義,崇拜小米模式,有些企業將小米做法照搬使用,而未考慮企業自身情況;將原有的東西完全丟掉,有些企業擁抱互聯網急切,將自身原有的優勢放棄。
雖然互聯網高速發展,但是互聯網發展并未成熟,互聯網思維理論也未成熟,沒有明確的定義。目前,提及率最高的一點仍是“用戶思維”,以用戶為中心,挖掘痛點,提升用戶體驗。因此,我們只能辯證地去理解互聯網思維,恰當地去運用它。我們應該清楚的了解互聯網現狀。
第一,互聯網經歷了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同時用戶的發展也在變化,最早以80后為主的用戶,現在又增加了一大批90后新生群體,他們是互聯網最主要的用戶,他們的思維方式與行為習慣是不一樣的,所以這也是互聯網思維研究最核心點。
第二,雖然中國的寬帶用戶超過7.8億戶,智能手機突破5億戶,但是移動互聯網還是發展初期,尤其是O2O,都還未到高速發展,包括騰訊、阿里、百度他們都是在摸索中前進。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汪華說:“互聯網經濟只占整個國民經濟的10%;在接下來5-6年,移動互聯網會影響整個國民經濟,不是互聯網的10%,是50%,60%,甚至更多。”
第三,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從web1.0到web2.0,再到web3.0的發展,即當今的云服務、大數據、移動互聯網;而云服務、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才剛剛開始,在未來,這三者將會出現更多的創新。
第四,中國的互聯網經歷了野蠻生長后,有了一定的規模,但還是處于不規范的時期,之前一直沒有完善的互聯網管理條例,但現在國家已經開始規劃發展戰略。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再從工業時代到互聯網時代,都有其文明之處,也就是從原來的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現在的互聯網文明?;ヂ摼W文明也是由人創造的,互聯網用戶有自己的符號、語言、文化。
在”互聯網+“基礎上品牌再造
品牌的建立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前不久關于日本眾多際知名企業嚴重虧損的話題一直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這些企業曾經是行業翹首,但都在新品牌新技術的沖擊下掉到了谷底,這就是現代技術高速發展下不創新不進步的結局。一家企業要保持基業長青,其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同樣,一個品牌也需要不斷創新才能保持持久的競爭力。
對于食品來說,如何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實現創新發展,進行品牌再造呢?這需要企業做到品牌互聯網化、產品互聯網化、營銷互聯網化、運營互聯網化。
近日,筆者曾拜訪一家有著20多年歷史的糖餅生產企業,其核心產品月餅之前在深圳市場份額排行數一數二,但由于業績下滑,目前只能占有小部分市場。筆者調查發現,其品牌與產品完全老化,品牌形象、產品包裝、產品種類都已經不符合現在發展的形勢。如果把這些產品拿給90后,他們或許會說“這是爺爺們才吃的東西”。
縱觀一些新興的互聯網品牌,其規模并不大,但是運營效率卻很高,戰斗力強,經濟回報也高,也就是馬云常說的“小而美”,例如近兩年誕生的新品牌三只松鼠與江小白,這兩個品牌均屬于純粹的互聯網品牌;傳統行業中的烏江榨菜(涪陵榨菜)也是值得我們研究與學習的榜樣。
涪陵榨菜互聯網轉型核心思想是“互聯網+用戶+創造”。烏江觸電,不是在利用互聯網平移存量,而是從根本上尋求增量。涪陵榨菜跟眾多傳統企業一樣,其最大的優勢是掌握渠道,以商品銷售為核心,關注規模、質量、成本。當思路理清后,涪陵榨菜以線下烏江牌為主力品牌,線上重新塑造互聯網新品牌(副品牌),以用戶的價值挖掘為核心,關注用戶黏性、行為分析與價值挖掘。新品牌以85、90后互聯網新生代消費主力軍和生力軍為主要消費群體,并通過校企聯合設計活動、網民試吃體驗活動、網民提供試用報告改進產品等來建設其副品牌,獲取新生代用戶。
涪陵榨菜互聯網轉型核心思想是“互聯網+用戶+創造”。烏江觸電,不是在利用互聯網平移存量,而是從根本上尋求增量。涪陵榨菜跟眾多傳統企業一樣,其最大的優勢是掌握渠道,以商品銷售為核心,關注規模、質量、成本。當思路理清后,涪陵榨菜以線下烏江牌為主力品牌,線上重新塑造互聯網新品牌(副品牌),以用戶的價值挖掘為核心,關注用戶黏性、行為分析與價值挖掘。新品牌以85、90后互聯網新生代消費主力軍和生力軍為主要消費群體,并通過校企聯合設計活動、網民試吃體驗活動、網民提供試用報告改進產品等來建設其副品牌,獲取新生代用戶。
”互聯網+“尋求新的商業模式
傳統企業的運作模式是企業將產品通過中間環節再到用戶,“鋪渠道、砸廣告、殺價格”這樣的運作模式不但運營效率低而且成本較高,用戶也沒有享受到更優惠的產品價格與更好的服務。在競爭日益激烈下,一些食品企業難免被卷進紅海的漩渦。
互聯網思維運作模式是用社群將企業、產品與用戶聚合在一起。因此,食品行業要通過網絡突圍,尋求新的商業模式,以做到渠道互聯網化、運營互聯網化。筆者認為,新興的微商比較適合食品企業嘗試,而通過微商賣茶、賣酒的品牌不斷增加,下面幾個是比較典型的案例。
老杜醬酒是微博紅人杜子健創立的一個互聯網品牌,自2015年1月面世以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近三個月的時間“老杜醬酒”微博搜索結果達17233條,微博名含有“老杜醬酒”的代理達494個,話題閱讀量高達1087萬。
良品鋪子微商模式是融合B2C融合O2O的模式。連鎖企業良品鋪子主要銷售休閑食品,以各類熟食、干果為主。從最初的平臺電商轉到現在微商,再將門店虛擬化,并成立單獨的事業部門。在運營方面,良品鋪子線上線下同時運作,最初利用1400個門店進行粉絲招募,線上快速聚集200多萬粉絲,微信單日銷售突破100萬。
綜上所述,“互聯網+食品”方興未艾,食品行業目前涉足互聯網的時機已經完全成熟;因此,建議廣大食品企業要與時俱進,做好規劃,腳踏實地,善于改變,在前進中改變,在改變中前進。
摘自:成都食品商會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推薦閱讀
- 中國調味品在非洲安營扎寨 2021.07.24
- 中國食品常用調料及烹飪術語 2021.07.24
- 調味品不是洪水猛獸 非法添加濫用添加劑屬違法行為 2021.07.23
- 原料成分復雜安全性屢遭質疑 復合調味料亟須“國標”正名 2021.07.22
- 多國食品新規密集出臺 食品出口面臨新挑戰 2021.07.20
- 調味品行業面臨重新洗牌 2021.07.19
?2021 成都市蜀味源調味品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3003752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成都